跟從什麼
最近看一本書,當中提及美國一個有關信仰和文化的調研機構,他們做的調查反映教外人對教會觀感的首三個關鍵字是homophobic(同性戀岐視)、judgmental (批評性)和 hypocritical (虛偽)。在香港,近年網絡上也多了一些人用「耶L」(耶是指基督教;L則是粗口的諧音)來揶揄基督徒,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上述負面的標籤,一些對基督教的極負面印象和觀感。以上現象背後可能有很多因素,但其中一個我想可能是基督徒很多時給人言行不一,說多過做的印象。記得一位牧者說,當我們真正實踐聖經的話時,我們才算是真正明白聖經。可是,今天我們很容易將信和行、聽和行分開,可能聽的內容和機會太氾濫了,根本沒有真正消化所聽的,又或者很自然要對所聽的懷著質疑批判的態度。在馬太福音二十三章,耶穌用了很長篇幅責備文士和法利賽人,說他們是「能說不能行的人」(太23:3)。耶穌指責他們的問題,我嘗試歸納以下情況: (1) 對人有不合理要求和期望 、(2) 愛面子和權力、(3)重外在、不重內心、(4) 在教會內和外也絆倒人、(5) 對律法要求錯了重點又錯誤引導人,(6) 外表守規矩,其實不行律法中的公義、憐憫和信實精神、(6)內心污穢、(7)沒有自省能力。求聖靈幫助光照我們,有否出現上情況,常作自我警惕呢!
文士和法利賽人,明明是一群對聖經和律法很有研究和掌握的人,為什麼會落入如斯光景? 最近看馬太福音,發現他們的行為和反應不是出於要對真理的認識或真的想從內心跟從神,他們所跟從的和隨之而來的反應是由內在的恐懼、妒嫉和群眾的反應(太21:25-26,46)驅使。相反,主耶穌在地上兩次被天父肯定,皆與其降卑順服和聽從有關。第一次是耶穌接受施洗約翰的洗(太3:17),第二次是登山變象(太17:5),當中有摩西和以利亞談論耶穌祂去世的事和在耶路撒冷將要成的事(路9:31),即是關於祂要受苦和被釘十架的事。
耶穌說祂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做成他的工(約4:34),祂作為神的兒子,在地上終一生也要學習順從父的心意(來5:7-8)。今天我們的生命結出什麼的果子,取決於我們順從什麼的聲音,是滿足自己的私慾或別人的看法? 求主憐憫我們,在每天的大小事中也單純的回歸耶穌的呼召: 「來跟從我!」,定意並尋求按祂的心意而行。